國際學術會議青睞中國 今年將增長近10%
日前,在北京舉辦的2017年度美迪康合作伙伴大會上,由中國學術會議聯盟編制發布的《2017中國學術會議市場報告》(下稱《報告》)顯示,我國學術會議市場體量穩步增長。2014年至2017年,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(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,簡稱CME)項目會議數量分別是11624、12822、15411和16959個,平均年增長率為9%。其中,舉辦國家級CME項目會議數量最多的全國性社團分別是中華醫學會、中國醫師協會和中國醫藥教育協會。
2017年,我國省級CME項目會議數量達到13785個,比2016年增長11.85%。最受大型學術會議青睞的城市排名前三位的是北京、廣州和上海。杭州、成都、廈門、蘇州、西安、大連和昆明分列第四至第十位。
《報告》顯示,2017年,在我國舉辦的大型學術會議中,95%為國際會議項目,表明中國學術會議高度國際化。
學術會議增長明顯
在會展領域,學術會議是一個細分市場,一般由社團(學會、協會、研究會等)以及大學、科研機構、醫院和交流中心等事業單位主辦,以學術交流為目的,一個學術會議組委會中有負責學術議題的學術委員會,還經常有論文征集和壁報(墻報)以及同期舉辦的展覽展示。
《報告》顯示,2015年,學術會議平均參會人數為492人;2016年增長到508人;2017年繼續增長,平均注冊人數為515人。2015年共收到論文134577篇,2016年增長到197636篇,2017年增長到338483篇,這一方面說明有更多參會者踴躍遞交論文,另一方面也說明學術會議的質量在提高。
振威展覽集團副總裁許鋒認為,一個學術會議的征文稿件數量越多,尤其是國外參會者提交的論文越多,說明該會議的學術水平越高。
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秘書處負責人孫高虎表示,我國學術會議服務水平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,因此,國際上對在中國舉辦的學術會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。
《報告》指出,學術會議的運營,主要看國際化、參會人數、論文數量和壁報、線上會議直播的普及率等主要指標。
學術會議直播成趨勢
《報告》顯示,2017年,通過網絡直播觀看學術會議的達196.4218萬人,平均一場會議有2.5萬人觀看網絡直播,比2016年增加34%。
“為學術會議提供服務,實際上是提供一站式的學術管理?!睒I內人士認為,與其他商務會議不同,學術會議以“內容為王”,這就要求會議服務方必需保證幻燈片播放系統的流暢性,同時保證精準的時間控制。
該業內人士表示,國際學術會議使用視頻直播是常規模式,直播不僅實時,而且也是一項非常好的文獻資料留存。
許鋒提醒道,此次大會的多媒體播放設置了計時器,顯示每一位演講嘉賓的倒計數時間和PPT頁數,這些都是國際學術會議的通行做法,因為學術會議對時間、流程、演講人順序及其PPT的控制更為嚴格。他指出,這是學術會議與其他企業和商務型會議不同之處。
“學術會議的核心是為VIP嘉賓提供個性化服務”。上述業內人士認為,會議信息的有效管理不僅對行業有用,同樣對會議服務公司也非常有用。
《報告》指出,從會議工具來看,數字化注冊簽到、微網站、征文投稿正越來越普及,會議直播將出現爆發性增長。
學術會議將繼續增長
根據《報告》預測,2018年,學術會議市場將整體穩步增長,預計增速為9.6%。省級機構主辦的會議增速將超過全國性的學術會議。同時,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會議將增多。
從會議目的地來看,北京、廣州、上海仍將穩居前三位。同時,杭州、蘇州、廈門、昆明、長沙、西安、成都、重慶的追趕步伐也在加快。
從學術會議的主辦方來看,學術會議更聚焦專業領域,產學研之間的聯系互動更緊密。同時,出現了從會議運營到社團運營的觀念轉換。
南京萬達銀燕航空國際旅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曉東認為,會議品牌的打造是從服務開始的,目前,中國的會獎旅游(MICE)市場處于群雄并起的時代,競爭是不可避免的。
在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文杰看來,與展覽項目聚集一二線城市不同,學術會議的舉辦地會選擇三線城市。
此次大會期間,中國學術會議服務聯盟正式成立,旨在為國內外學術會議提供一站式標準化、專業化服務。
(來源:中國貿易報)